
從娃剛出生的第一口奶到成為
“干飯人”的第一口輔食,
每一口都讓老母親操碎了心。
啥時候可以給寶寶添加輔食?
第一口輔食吃啥?
日常輔食如何選擇,添加順序是什么?
……
今天就來給大家簡明而詳細地捋一捋
解開這些困惑!
各大機構公認輔食添加的時間基本是6月齡左右,但每個寶寶的生長發(fā)育情況不同,4~6個月起均可進行添加輔食嘗試。
但最早不能早于4個月,最遲不能晚于8個月。
過早添加輔食可能會導致嬰兒誤吸以及兒童肥胖,還會增加嬰兒腎臟的負擔。添加輔食過晚會引起兒童營養(yǎng)不足,導致生長遲緩、貧血等。
輔食添加的信號:寶寶挺舌反射消失、能夠自己維持坐姿、對大人的食物開始產生興趣、生長發(fā)育不太理想(此項需醫(yī)生評估得出結論)。
寶寶的第一口輔食,從「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」開始,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、紅肉泥、肝泥等。
鐵對寶寶的生長發(fā)育極為重要,可是出生時儲存在寶寶體內的鐵,只夠維持4-6個月的生長所需。
除此之外,輔食添加還要遵循以下4個準則:

每添加一種輔食,要觀察3-5天,確認沒有過敏或不耐受表現后,才可以添加下一種。添加新的輔食,要避開寶寶生病的時候,以免引起寶寶消化功能的紊亂。
當分別添加過幾種食物,都消化吸收良好時,可將這些食物混合喂養(yǎng)。
不刻意推遲添加過敏高風險的食物,如雞蛋、大豆、花生等,對于過敏的寶寶來說,不管什么時候添加都會過敏,少量添加,密切觀察寶寶的狀況就好。


第一次加輔食,可以先只給半勺或者一勺試試味道,觀察接受程度和有無過敏狀況。如果寶寶不吃,也不要強迫,以免他對吃飯產生抵觸心理,可以改天再試試。
如果寶寶不排斥,那接下來幾頓便可以逐漸加量,但每個寶寶的飯量、進食節(jié)奏都不一樣,要根據寶寶的情況,靈活調整輔食量。


同樣一種食物,根據寶寶月齡不同,做法也不同。
食物的性狀應該從泥糊狀(紅肉泥、米粉、菜泥)-半固體(爛糊面、紅肉末、軟碎菜)-固體(水果粒、菜粒、紅薯塊)。
根據月齡改變食物的性狀有助于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,對口腔肌肉的鍛煉、甚至今后開口說話都是有幫助的,所以一定要重視。

保留食物原味

1歲以內寶寶的輔食不建議添加糖、鹽等調味品。
寶寶的味覺正處于發(fā)育過程中,對咸味、調味品的刺激比較敏感,過早添加調味品,容易造成寶寶“重口味”的習慣,也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??蛇m量添加植物油,補充能量和必需脂肪酸。
添加輔食后,寶寶仍然需要從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取各種營養(yǎng)物質。
隨后隨著寶寶慢慢長大,輔食占比也要逐漸增加,各個月齡食物的攝入量、次數、奶量的安排等,可以參考下面這張輔食添加進程表。

寶寶自己有吃飯的天性和本能,不要強制喂養(yǎng),應把“主動權”還給他,讓他自己感受饑飽,決定吃不吃,吃多少。
培養(yǎng)好習慣

寶寶吃飯,也需要儀式感。鼓勵并協(xié)助寶寶自己進食,吃飯的時候不看電視,不玩玩具,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。

父母或喂養(yǎng)者應保持良好的進餐習慣,進餐時,父母或喂養(yǎng)者要多和寶寶交流,及時識別寶寶發(fā)出的交流信號,并給予積極、關愛的回應。

經常變化食物的種類、顏色搭配和花樣,也很重要。多花點心思做個“擺盤”,就能很好的調動寶寶的興趣和味蕾,讓吃飯變成一件有意思的事。



添加輔食看起來挺簡單,
但是也不能太隨意,
可以通過
定期測量寶寶的身高、體重等指標,
判斷是否攝入了足夠的膳食營養(yǎng)。
希望各位寶寶都能在對的時間,
吃對的食物,獲取對的營養(yǎng)!

